一、企業采購信息化狀況
調查顯示,在MRPII/ERP,電子合同,供應商績效數據,開支分析工具等方面,企業使用這些信息化產品的比例在50%以上,而WMS,電子票據開具,全過程電子化采購交易系統,安全投標準入控制(資格預審),市場智能分析工具和趨勢分析工具方面,企業的使用率低于50%,使用率不高,尤其是在市場智能分析工具的使用率上偏低,這說明企業對市場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下面我們通過對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分類統計,來分別觀測這些企業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狀況。我們首先對企業做的比較好的MRPII/ERP系統和供應商績效數據這兩方面進行研究。國有企業對該系統的使用率為90.48%,私營企業對該系統的使用率為72.34%,中外合資企業或外資企業對該系統的使用率為91.03%,其中所有企業的平均使用率為87.94%,國企和中外合資或外企都超過了這一使用率,但是私企還遠遠沒有達到該使用率。由此看出,國有企業和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在MRPII/ERP系統方面使用的比較廣泛,私營企業在該方面還有所短板,有待提高。
調查表明,國有企業在供應商績效數據方面的使用率為75%,私營企業在供應商績效數據方面的使用率為69.39%,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在供應商績效數據方面的使用率為91.49%,其中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的企業在供應商績效數據方面做得很好,超出了行業86.79%的平均水平,而國企和私企的數據使用率都沒有達到平均水平。以上分析表明,外企在供應商績效數據使用方面做得最好,國企和私營企業在該方面都有待提高,特別是私企在這方面相較于外資企業仍有著不小的差距。
分析完整個行業做得比較好的MRPII/ERP系統和供應商績效數據系統后,我們對比一下在全行業內目前還不受重視的市場智能分析工具的使用情況。在市場智能分析工具的使用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國有企業,它有20%的企業在使用這個工具,其次是外資或中外合資的企業,有17.79%的企業在使用這個工具,最后是私營企業,只有11.36%的企業在使用這個工具,其中國有企業和外資或中外合資的企業在該工具的使用率上超過了行業的平均水平。以上分析說明,整個行業在市場智能工具的使用方面都不理想,其中國有企業在該工具的使用率方面比其他類型的企業高一些,但不明顯,這就要求全行業的企業都去提高市場智能分析工具方面的使用率。
二、企業2014年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與上年的比較
調查顯示,有44.38%的公司2014年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較2013年相比增加,48.63%的公司2014年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較2013年相比持平,6.99%的公司2014年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較2013年相比有減少。綜合以上數據,有93.01%的公司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較上年有所增加或持平,只有6.99%的公司在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較上年有所下降,這說明大部分公司對采購信息化還是有著足夠的重視。
我們將企業按照年銷售額分成4類,分別是銷售額小于3千萬的企業,銷售額在3千萬~10億之間的企業,銷售額在10億~50億的企業和銷售額在50億之上的企業,通過比較我們得知,與上年相比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增加最多的企業是年銷售額在10~50億之間的企業,而與上年相比采購信息化方面的投資預算下降最多的企業是年銷售額在小于3千萬這個范圍的企業,這說明在采購信息化這方面,大企業的投入在今年普遍增加,至少很少有下降的,而小企業則有部分企業的投入較上年有所下降。
三、公司應用采購信息技術的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現有的信息采購系統都能支持直接采購和間接采購,但有26.65%的企業現有的信息系統不支持服務性采購,這說明在大部分企業的信息采購系統對直接和間接采購的支持比較好,但對服務性采購的支持還有待提高。通過調查我們還得知,分別有28%和21%的企業的信息系統對物料持有成本分析和物料總成本的分析的支持還做得不夠好,這也是企業以后改進的方向。
調查顯示,有78.88%的企業系統對成員間的數據有著很好的兼容性,而有21.12%的企業系統對成員間的數據不能很好的兼容,這說明大部分企業在成員間的數據兼容性方面做得比較好,但仍有1/4的企業的系統在這方面需要改進。
調查顯示,有48.15%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可以相對準確的預測,15.74%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可以準確預測,3.09%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可以非常準確的預測,28.40%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不能準確預測,4.63%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非常不準確的預測。綜上所述,有66.98%的企業能對物料的需求進行有效的預測,而有33.02%的企業對物料的需求不能進行有效預測,而這1/3的企業由于不能對物料的需求進行有效預測,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物料浪費或者物料短缺的現象,這使得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因此這些企業亟需提高物料預測水平。